過半老人營養素攝取不足,老人營養不良問題不容忽視
依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,2013-2014年長者的飲食「熱量」攝取不足盛行率為42%,前5大缺乏的營養素為鈣(76.3%)、維生素E (73.1%)、維生素D (60.0%)、鋅 (51.5%)及鎂 (49.6%),攝取不足的比率達5~7成。
根據統計,社區老人有5~10%營養不良,養護機構老人有17~65%營養不良。若長輩開始變得虛弱、變瘦、皮膚變乾、傷口癒合緩慢、肌肉萎縮等,就可能是營養不良的徵兆,要開始注意飲食。也可以由身體的指數來評估,常見老人營養不良高危險族群,可以以下三個指標來判斷:
1. 血清白蛋白濃度低於3.5g/dl
2. 體重減少的程度(三項擇一)
過去6個月,體重下降10%或超過5公斤,或過去3個月,體重下降7.5%或超過3公斤,或過去1個月體重下降5%
3. 身體質量指數BMI(體重/身高(公尺平方)低於18.5
常見老人營養不良的原因
1.人體代謝變差,營養攝取不足
人體的代謝能力會隨著年紀增長不斷下降,雖然吃一樣多的食物,身體能夠代謝及吸收的養分卻越來愈少,最後導致營養攝取不足。
2.牙齒退化導致食慾不佳
人體老化很容易伴隨牙齒退化及缺牙的問題,缺牙會導致進食困難,降低進食的意願。有些老人雖然有配戴假牙,但如果假牙不合適反而會造成進食的疼痛感,進而影響食慾。
3.唾液分泌減少、味覺神經變得遲鈍
有些老人的味蕾與嗅覺細胞隨著老化日漸萎縮,味覺嗅覺也慢慢退化。若嗅覺味覺減退,將不利於老人感受食物中的味道。
做好以下四點,有效解決老人營養不良的問題
1.注意熱量攝取,維持體重穩定:
長輩飲食所攝取的熱量,依照體重與活動量,建議每公斤體重約25~30大卡,假設一位老年人體重約60公斤,那麼每日攝取熱量為1500~1800大卡,避免讓長輩體重過低,造成抵抗力變弱。
2. 6大類食物需均衡攝取:
每餐均衡攝取全穀雜糧類、蔬菜類、豆魚蛋肉類、乳品類、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食物,確保長輩可以吃進所有身體所需的營養成分。
3. 牙口不好的長輩,可準備口感鬆軟的食物,並增加多樣性:
針對有缺牙問題及吞嚥能力下降的長輩,要選用口感鬆軟的食物,或是增加烹調的時間,將食材煮得更軟爛,蔬菜及水果也可以製成蔬果汁,更方便長輩進食。太單調的烹調也會影響長輩的進食意願,加入蒸、煮、滷、燉、涼拌等方式,豐富餐點的變化,讓長輩也能享受美味的食物。
4. 適時營養品補充:
如果老人的胃口不佳,三餐的食用量少,可以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,或選擇市售均衡營養完整配方的飲品,不僅有均衡比例的三大營養素,更有28~29種的維生素與礦物質,輕鬆就能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素。或是也可以將營養品或蛋白質營養品加入餐食中,增加食物的營養密度,確保攝取足夠的營養素。同時觀察長輩的BMI及白蛋白濃度是否有提高或維持在正常值。
資料來源: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網站新聞
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. 1977;1(1):11-22.